【紅色傳家福征文】為人民服務是最光榮的事情
文: 解晉飛 來源:第三項目管理部 時間:2021-09-06 17:29:40 閱覽數:57
近日,我認真研讀了《山西革命烈士家書》,其中《為人民服務是最光榮的事情》這一篇最令我印象深刻。
陳振華,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晉城縣(今澤州縣)。七七事變后,日本全面侵略中國。在民族危亡之際,15歲的陳振華毅然投筆從戎,時任小學教員的母親祁香月深明大義,同意了兒子的請求。參加八路軍后,因表現英勇,陳振華屢次受獎,后來在一次戰斗中,腿部受重傷落下殘疾,但仍繼續跟隨部隊戰斗。離開家鄉八年后,陳振華在給母親的家信中寫到:“盡忠不能盡孝。但兒脫離故鄉親人,舍了二位高堂,來舍身為仁,為國家民族服務,亦是間接的盡了孝順高堂的使命。兒在外一切都很好,我覺得這數年來在社會上工作獲得了不少智識,對自己的民族、自己的國家均有相當的認識,這就是八年多兒的進步吧。兒雖然身體殘廢了,但仍可給國家服務的......”
許是同為晉城人的緣故,我將陳振生的生平和家書內容仔細閱讀了好幾遍,每一遍閱讀都會帶給我不一樣的震撼和鼓舞。家書里,行列間的字節仿佛在跳動,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影像,講述著少年陳振生棄文從軍,精忠報國的熱血故事。有少小離家的依依惜別,有參加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的赳赳赴死,也有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鏗鏘剛烈和負傷殘疾后的頑強不屈……最令我印象深刻、鐫刻腦海的,是家信中的那句“兒雖然身體殘廢了,但仍可給國家服務的”。一腔熱血盡報國!平淡的言語流露出的是對獻身祖國的熱忱和決心??梢钥闯?,為國家服務,為人民服務是陳振生最光榮的事情。
歲月飛逝,斗轉星移,多少輝煌與燦爛盡沒在歷史的長河,可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基因卻依然世代相傳,生生不息。
我不是黨員,對黨徽卻有著別樣情懷。每次看到黨徽,腦海中總能浮現出早已離世的爺爺的的樣子。他的諄諄教誨猶在耳畔,音容笑貌依然清晰。最閃亮的,是他胸前的黨徽,紅黃相間,熠熠生輝。聽他說,那是他最珍貴的東西。
爺爺是一位老兵,也是一名共產黨員。自我記事起,他對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“為人民服務”。爺爺在世時,是村里的老黨員,很有些威望,在很多事情上經常充當“帶頭人”的角色,于是也創造了很多“壯舉”。記得我上三年級的時候,村里修小學,村干部號召村民開大會募捐,爺爺在會上報了個“高價”,引起了村民們的轟動和雷鳴般的掌聲。具體捐了多少我記不清,應該算是比較高的數字,但我清楚的記得,在同伴們的起哄和打趣下,父親尷尬地笑著,兩只手不停鼓著掌,有驕傲,也有些哭笑不得。
只要是為村里頭辦事,爺爺從來不落后。記得2003 年“非典”病毒肆虐,村里封路,需要有人在村口的卡點站崗,防止人員流動造成傳染。爺爺第一個到村里報了名,并主動申請值夜班。每次給爺爺送飯時,我就會問爺爺:“你不怕嗎?”爺爺笑著說“別人可以怕,爺爺不能怕,因為爺爺是黨員,要為人民服務的”。
后來,爺爺因病去世了。離世前,病重的爺爺囑咐父親將他的黨員證和黨徽放在枕頭邊上。他說,這樣他會安心??吹竭@一幕,一家人沉默了許久沒有說話。黨徽上閃耀的一行小字“為人民服務”就是他這一生最好的概括。
成家以后,我的家庭又添了一位紅色成員。與爺爺一樣,我的岳父同樣是一名老兵,也是一名共產黨員。在他的村子里,他是出了名的“老實人”,肯干活,不怕苦,從不與群眾爭長短,從不向組織說困難。無論是夏天排水還是冬天清雪,岳父總是去的最早,干的最多。每當面對村民的取笑和調侃,他總是憨態可掬地說:“為人民服務嘛”。我清楚,岳父不是在打官腔,他是真心實意地打心底里想為大家做實事。俯首甘為孺子牛,大概也只有共產黨員了。
爺爺和岳父對我的影響非常大。都說“家有一老如有一寶”。我的兩代長輩都是共產黨員,他們對我的教誨和熏陶更是無價之寶,千金難買,對我的人生觀、價值觀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參加工作以后,我對待每一項工作都盡心竭力,勤奮不墜,力求做到最好。雖然我不是黨員,但我卻時刻向身邊的黨員看齊,不斷向他們學習,努力向著共產黨員的目標前行。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賡續紅色血脈,把優良家風和光榮傳統發揚下去,使“為人民服務”成為最光榮的事情。
(編輯:張會云)
Copyright (C) 2009 山西晉城宏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晉城市北石店 電話:0356-3664455 傳真:0356-3663741
備案號:晉ICP備10001415號 晉公網備14050002000591號